李林甫出生於唐朝宗室郇王房,他的李是李唐的李,曾祖父長平王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,算起來李林甫也是李渊的族曾孫。雖然是唐朝宗室,但李林甫的家境逐漸沒落,靠著祖蔭,他也只獲得了一個從七品執長的官職。李林甫的父親早逝,拼爹他是指望不上,不過好在他有個好舅父楚國公姜皎。早在玄宗還是臨淄王的時候,姜皎便與其交好,登基之後,二人關係也是相當不錯,為外甥打點打點肯定是沒問題的。開元年間,李林甫便升官做了太子中允。
想要走得遠,就不能在一個地方死磕,李林甫顯然不會滿足於做一個從七品的小官。不久,舅父姜皎去世,李林甫轉向了與姜皎有姻親關係的侍中袁乾曜,表示自己有意於司馬郎中,卻被嘲諷沒有郎官之才。李林甫顯然是個不能刺激的,你越瞧不上他,他偏要把這件事兒做成,他是個十足的野心家。
開元十四年,在御史中丞宇文融的舉薦下,李林甫再獲升遷。御史中丞是御史臺的最高長官之一,位列三公。這下李林甫算是得偿所願。不過他並沒有就此停止步伐,他大抵明白到達御史中丞的位置後,不便再到處與官員結交,會沾上結黨的嫌疑,被玄宗忌憚。於是他調轉方向,將橄欖枝伸向了宮中宦官、寵妃貴人。當時李林甫結交最著名的寵妃便是武惠妃。
在以子為貴的年代,李林甫很快就抓住了武惠妃的命門,便是她的兒子壽王李瑁。他向武惠妃大獻殷勤,表示願意庇護壽王。在合作期間,武惠妃負責吹玄宗的枕邊風,探聽玄宗的心意。因此,李林甫善於把握玄宗的心思,一系列辦公動作都讓玄宗感到滿意,後來更是成為玄宗時期在職最久的宰相。宦官之輩對李林甫有過幫助的,最為人熟知的是高力士。高力士對玄宗忠心耿耿,最難收買,但偏偏人都有弱點,一旦欠了人情,便處處受到牽制。高力士受過武三思的恩惠,武三思死後,他的報恩對象變成了武三思的女兒。李林甫拿捏住了這一點,與武氏有私情,依著裙帶關係,間接獲得了高力士的幫助。
當時玄宗在蕭嵩的引薦之下,決定封向韓休,但陰差陽錯,韓休誤以為是李林甫向皇帝推薦了他,便也在後期推薦了李林甫。加上武惠妃等人的助力之下,李林甫晉升黃門侍郎,專門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,離皇力越近,離權越近。
開元二十三年,裴耀卿、張九齡、李林甫三人同時為相,大權在握的李林甫開啟了一系列的騷操作,凡是和他不對付的,一律打壓。張九齡和裴耀卿交好,作風高標準、嚴要求,對於李林甫的某些操作頗有微詞。比如當時玄宗的 3 個兒子太子李瑛、鄂王李瑤、光王李琚因母親失寵而對武惠妃有怨言,枕邊兒風輕輕一吹,玄宗當即起了廢黜 3 個兒子的想法,張九齡等極力阻止。結果李林甫卻說,這是皇上的家務事兒,自己做主就行了,何必問外人?
又有一次,唐玄宗想任用牛仙客為相,牛仙客這人沒什麼才識,張九齡據理力爭,表示反對。宰相是一個集團有序運作的核心崗位,的確不是可以兒戲的事兒。李林甫秉持著皇帝說的都對,皇帝說的都行的低底線、無原則的態度,在一旁幫腔,牛仙客有宰相之才,任尚書有什麼不可?張九齡書生之見,不識大體。天子用人,只要自己喜歡就行。實際上,文章才學是一種最低成本的篩選方式,這種方式篩選出的也許並不是最優秀的政治家,但一定過濾掉了很大一部分品質差的,所以張九齡的考量是有道理的。只可惜此時的玄宗已經完全聽不出好賴,他聽不得一點兒忤逆的話,尤其在李林甫甜言蜜語的對比下,張九齡等人的直言勸諫顯得煩人,玄宗與張九齡漸漸離心。
開元二十四年,在李林甫的讒言詆毀下,張九齡、裴耀卿被罷免,而後牛仙客與他共事,為保全自身,事事為李林甫主意,成了李林甫的小跟班兒。後來輪到李適之,也逃不過李林甫的算計。李林甫告訴李適之,華山有一金礦開採,可以富國。玄宗還不知道,李適之也是個粗犷的,挖個洞他就跳,急著立功,結果到朝堂之上說起金礦,李林甫改了話術,華山有金礦,這事兒我早就知道了,但華山是陛下的本命山,開採會影響王氣。唐玄宗一對比,便覺得李適之太過魯莽,當中斥責他。此後,李適之也被玄宗漸漸疏遠。
不難看出,李林甫的一切行為以迎合玄宗為最終目標,在職場中,他不但無法與優秀的同事和平共處,甚至作為上司,他也不願扶持優秀的後輩,一切威脅到他地位的,他都會想方設法的除掉。他自己不學無術,曾經把弄璋之喜寫成弄麞之喜,惹了笑話,因此更加討厭讀書人。有幾次玄宗想要啟用新的人才,只是提了一嘴,李林甫馬上行動,把這種信號扼殺在搖籃裡,他告訴唐玄宗 “野無遺賢”,意思是天下沒有遺漏的賢才了,都被聖人您用在朝堂了。一句 “野無遺賢”,何其諷刺,抹殺了多少讀書人的前途。詩聖杜甫就是其中著名的受害者。
那麼問題來了,李林甫這麼猖狂,作惡多端,怎麼就沒一個人站出來攻擊他、揭發他?當然有,但是效果如何可想而知。權倾朝野,一人之下,玄宗撒手不管,大臣們只能到李林甫面前匯報,您總不能在當事人面前告狀吧?他也知道自己留下的話柄太多了,曾經著急諫官威脅他們:“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,終日無聲而饋三品芻豆,一鳴則黜之矣。” 你們只要一聲不吭,就能安穩地摸魚領工資,若是誰敢當刺頭,馬上滾蛋,這就是著名的立仗馬。摸魚還能領工資,聽著似乎對於今天的打工人來說很爽。但是從此朝堂被李林甫一人把持,大唐成了李林甫的一言堂。
當然,如果李林甫只會拍馬屁,他肯定不可能在宰相之位上連坐 19 年。唐玄宗只是不想上班幹活了,又不代表他傻。李林甫的一些所作所為,又何嘗不是唐玄宗的縱容?玄宗曾說過:“朕不出長安近十年,天下無事,朕欲高居無為,悉以政事委林甫,何如?” 李林甫的確是卓有功績的,他在經濟、法律、軍事上的一系列改革,的確推動了唐王朝的發展,有可取之處。舊唐書記載他 “每事過慎,條理眾務,增修綱紀,中外遷除,皆有恒度”。這樣一個既有辦事能力,又指哪兒打哪兒、堅定擁護自己的好員工誰不喜歡呢?
但在安史之亂後,玄宗與裴氏延安聊起歷任丞相,談到李林甫時,玄宗說:“他世子妒賢嫉能,居無比者。” 李林甫妒賢嫉能,引薦的都是不如他自己的人,生怕一不小心誰就越過了他。將安史之亂這口大鍋扣在李林甫一個人頭上,是有點兒不公,但李林甫確實難辭其咎。
按照盛唐時的制度,少數民族的將領是不被授予節度使這樣的重要職務的,但李林甫擔心以邊將入相的事情發生,他的權力就會被分散。天寶十一年,李林甫向玄宗進諫:“文士為將,怯於戰陣,不如用蕃族凡人。凡人善戰有勇,蕃族不易於結黨。” 李林甫認為,蕃人大多沒什麼才學,也更沒有拜相的可能,對他的權力沒有任何影響。這一制度的開放,扶持了高仙芝、哥舒翰等少數民族將領的同時,也為後來安禄山的壯大點亮了綠燈。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,李林甫因此成了眾矢之的。宋代詩人徐鈞曾寫詩批判李林甫啟用胡將一事:“國忠雖售巧,虢略自奸雞。如何方面用,胡兒?只知寵祿為身計,不道漁陽亂已基。”
李林甫向來認為番將不足為懼,他生前也的確鎮得住這幫人,就連不可一世的安禄山見到他都卑恭屈膝,恭恭敬敬。前面已經說過,李林甫最會猜測人心,猜得了玄宗,自然也猜得了安禄山。每每二人談話,李林甫都能拿捏安禄山的心思,先安禄山一步,說出他想說的話。安禄山毕竟是个胡人,他还以为未卜先知的李林甫是神仙呢,所以每次交谈,安禄山都很紧张,甚至怕极了。李林甫大冬天都会冒冷汗。
只要是做過的事情,或濃或淡都會留有痕跡。李林甫也很快迎來了他的反噬。天寶十二年,李林甫病逝,楊國忠拜相。李林甫屍骨未寒,尚未入葬,楊國忠便與安禄山聯合譖告李林甫,說其與叛將阿布思密謀,意圖造反,二人呈上證據,死人是無法辯解的。就這樣,李林甫被削官抄家,唐玄宗甚至還命人劈開他的棺材,脫去象徵榮耀的紫金朝服,改用小棺材裝殮,以庶人之禮安葬。
其實,李林甫的兒子李岫早就擔憂過這個後果,有一次,他看到一個車夫拉著一車滿滿的貨物,突然車不堪重負翻倒在地,觸景生情,李岫向父親李林甫說道:“您久居相位,樹敵太多,一旦禍事降臨,恐怕連我也不能幸免啊。” 李林甫似乎也感受到了什麼,只是此時他也無力回天了。大勢如此,還能有什麼回頭路嗎?李林甫被抄家後,他的兒子也被流放到偏遠之地,一語成諼。
說到李林甫,你還有什麼想說的?評論區裡聊聊吧。